第250章
“是你吧,我一看這圖就是你,又看到后面內容,說的是你們生產隊的事。”羅峰笑說。
“這照片是我姑給我拍的,我今天在供銷社的時候,遇上兩個人也在說這事。”
羅峰說,“我們廠也在說你呢,宣傳部那些人,都在說讓我們廠里的人向你學習。”
“哈哈,向我學習啥喲,學我養豬麼?”
她姑把她弄紫花苜蓿養豬的事都寫在報紙上了,簡直都快把她夸成一朵花了,什麼性格好,漂亮,會做衣服會養蜜蜂會養豬,又什麼年紀小小就承擔養育弱弟的責任,還從她的角度呈現出生產隊人民的勤勞和樸實。
最后還呼吁Z國的年輕人都要向她學習。
王國慶樂呵呵的說,“咱們生產隊又要出名咯。”
因為梅家星那封信,紅河隊在整個縣里,都出名了,這下更好,出名到省外去了。
幾個人說話的功夫,有隊里人路過,聽說小酒上報紙了,紛紛駐足要求觀看。
沒一會,大隊部門口人就越來越多。
“小酒就是比一般姑娘能耐,我們隊里還沒有誰上過報紙呢。”
“別說我們隊沒有,就是這附近十里八鄉也沒有呀。”
“……”
隊里的人夸贊的話跟不要錢一樣,紛紛往外冒。
回到家后,又被梅良平和三給弟弟夸,梅青酒心中美滋滋。
報紙上的文章是梅華英寫的,登的是青年晚報,青年晚報不單單是省內報紙,讀者是面向全國的,是以很多地方都有人訂這份報紙。
玻璃廠那邊有人訂,公社和縣里自然也有人訂。
縣里書記火眼金睛,看完報紙后,立刻招呼人來,“派個人去紅河生產隊看看,問問這草是不是真的養豬事半功倍,要是的話,讓紅河生產隊多留點草種子。”
“是。”
縣里知道后,緊接著公社也知道了。
李書記看著報紙,道,“紅河隊還真他娘的能耐,這風頭不知不覺的就出到全國去了。”
就在這時,公社的先進評選小組人來敲門,“書記,今年的先進我們幾個已經把各大隊的數據整理完……”
他尚沒說完,李書記就將報紙扔給他,“不用整理了,去趟紅河生產隊,確認下報紙上說的是不是真的,要是真的,那就不用再比對數據,先進直接定紅河隊。”
雖說報紙寫的是小姑娘相關事跡,可小姑娘所在的生產隊卻是紅河隊,這什麼草的也是人家隊里東西。
這年頭誰不想多吃肉,誰不想吃飽飯?這玩意能喂豬,還能省下糧食,這是于整個青山公社甚至整個淮陽縣都有利的事。
利用的好,他說不定還能因為這事升去縣里,這麼好的事情,誰還管其他生產隊怎麼樣?
“好。”
評選小組的人出去了。
兩撥人在這天上午同時到達紅河生產隊。
第429章 (1更)
王國慶讓人來喊她時,梅青酒正在戳毛線,她跟梅華英學了幾天,只學會一種元寶針,也沒學會織毛衣,但是織條圍巾還是可以的。
“縣里和公社都來人了?來干嘛?”梅青酒放下毛衣,問前來喊她的王勇。
“我聽他們講話,說是為了后山那些豬草。你快點。”
梅青酒點點頭,進屋將自己的圍巾拿出來裹上,和王勇一塊出去了。
“他們人現在在哪?”
“后山。”
二十多分鐘后,梅青酒和王勇出現在后山,梅青酒遠遠看過去,王國慶、謝求安等人正陪著一男一女在說著什麼。那個女的還很眼熟,正是上次來調查她被人舉報一事的。
“王叔。”
“小酒,你來的正好,這是縣里的曲同志,這位是公社的袁同志。”王國慶說完又和兩人說,“這就是報紙上的那個小姑娘,我們隊的會計,這些牧草和蜜蜂都是她帶頭弄的。。”
“兩位同志好,我叫梅青酒。”
曲同志已經從報紙上見過梅青酒,見真人比報紙上似乎還小上一點。
笑說,“梅小同志你好,書記從青年晚報上看見關于你們隊的文章,特意派我來看看,這紫花苜蓿是不是真如報紙上說的那樣,一年四季都能播種。”
“曲同志,報紙上說的都是真的,你們現在看到的這些就是十月底播種長出來的。前面那些矮草,是夏天種的,秋天的時候割過一茬,這些草就像韭菜一樣,割過一茬,還會再長,割下來的草曬干打磨成糠,能保存很長時間。”
曲同志點點頭又問,“那對種植的土地有什麼要求?”
“如果條件允許的話,肯定是選那種抗旱的又肥力充足的地最好,要是條件不允許像我這樣隨意種在山上也行,就是種子出芽率不太高,長的草也不是特別好。”梅青酒指著那些草說,“我種的這些,沒撒肥,也不是好地,出芽率只有我撒的種子一半左右。”
王國慶補充道,“對,小酒之前和我說過這事,我們隊今年就留了三四塊地種草。”
“能帶我們去蜂房看看麼?”曲同志又問。
“可以。”
梅青酒帶路,到后,從房間里拿出幾塊布給幾人。
“包一下,不然蜜蜂會蜇人。”
兩位同志把臉和頭蒙上后,就跟著梅青酒來到蜂房后頭,因為是冬季,蜂箱上都蓋著草簾子,草簾可以保暖,不然冬季氣溫低會把蜜蜂給凍死。